漻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𡘋音聊。
《說文》:淸深也。
例又,寂漻,高遠貌。
《前漢・郊祀歌》:寂漻上天知厥時。
例又,水名。
《水經》:漻水,出江夏平春縣。
音又,《集韻》、《正韻》𡘋力求切,音留──與瀏同,水淸貌。
音又,《韻會》、《正韻》𡘋力救切,音溜──義同。
音又,《集韻》:朗鳥切,音了──與𤁸同,𤁸洌。或省作漻。
例又,漻澥,小水別名。
音又,《集韻》:下巧切,音攪。
《博雅》:淸也。一曰水中絕,一曰凍也。
音又,郎狄切,音歷──變化貌。
《莊子・知北遊》「油然漻然」,李軌讀。
注解
〔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水部。
〔漻〕字拼音是liáo,liú,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