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盧谷切,音祿。
《說文》:齊魯閒水也。
《玉篇》:水在濟南。
《水經注》:濼水,出歷縣故城西南泉源上。
音又,《集韻》、《韻會》𡘋盧督切,音磟。又,《廣韻》、《集韻》𡘋普木切,音朴。又,《廣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𡘋音洛──義𡘋同。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匹各切,音粕。
《玉篇》:陂,濼也。一曰大池。山東名濼,幽州名淀。俗作泊。
音又,《廣韻》:郎擊切;《集韻》:郎狄切,𡘋音歷──藥草名。
《爾雅・釋草》:濼,貫衆。
音又,《集韻》:弋灼切,音藥。又,式灼切,音爍──義𡘋同。或从艸作𤄶。
例《集韻》「或作𤃸」,亦省作㴖。
注解
〔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水部。
〔濼〕字拼音是luò,pō,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