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

复制

jiǔ ㄐㄧㄡˇ

火部

共7画
康熙字典

火部

7画

U+7078

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2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666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616頁,第11

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𡘋音九。
說文》:灼也。
玉篇》:𭶢也。
增韻》:灼體療病也。
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又,通作久。
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居又切,音救──義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註〕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强弱均否。

又,《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又,姓。見《姓苑》。

集韻》:或書作𤆐。

注解

〔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火部

〔灸〕字拼音是jiǔ,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