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𡘋音韄。
《說文》:獵所獲也。
《周禮・夏官・射人》:三獲。〔釋文〕劉音胡伯反。
例又,《集韻》:獸名。
例又,《集韻》:亦姓。
音又,《廣韻》:胡麥切,音畫──得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
《詩・小雅》:笑語卒獲。〔傳〕獲,得時也。
例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註〕獲賊耳爲馘,獲禾爲穧。
《詩・秦風》:舍拔則獲。又,〈小雅〉:執訊獲𨢄。
例又,《廣韻》:臧獲。
《方言》云:荆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例又,門名。
《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註〕蓋獲,衞郭門。
例又,回獲,縣名,屬北地郡。見《前漢・地理志》。
例又,《廣韻》:亦姓,宋大夫尹獲之後。
音又,《集韻》:黃郭切,音鑊──隕獲,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獲于貧賤,通作穫。
音又,《集韻》、《類篇》𡘋忽郭切,音霍──恢廓貌。
音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禮・曲禮》:⽏固獲。
音又,《集韻》:胡化切,音話──爭取也。
《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其獲旌。〔註〕獲旌,獲者所持旌。〔釋文〕李音胡霸反。
注解
〔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獲〕字拼音是h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