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𡘋音蕭──與簫同,象箾,樂器,舞者所執。
《左傳・襄二十九年》:季子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註〕象箾,舞所執。
例《說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色角切,音朔。
《荀子・禮論篇》:《武》、《酌》、《桓》、《箾》、《𥳑象》。〔註〕舞曲名。張衡〈西京賦〉:飛𦉻潚箾,流鏑𢶉㩧。〔註〕箾,音朔──潚箾,𦉻形。
《玉篇》:以竿擊人也。
音又,《字彙補》:《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从所交切。
注解
〔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竹部。
〔箾〕字拼音是shuò,xiāo,qi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箾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箾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