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楚洽切;《集韻》、《韻會》、《正韻》:測洽切,𡘋音插。
《說文》:舂去麥皮也。
《博雅》:臿,舂也。
例又,與插同。
《史記・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雜臿其閒。
例又,與鍤同。
《史記・始皇本紀》:禹身自持築臿。〔註〕臿,築牆杵也。
《前漢・溝洫志》:舉臿爲雲,決渠爲雨。〔註〕臿,鍫也,所以開渠者也。
《淮南子・精神訓》:今夫繇者,揭钁臿,負龍土。〔註〕臿,鏵也。靑州謂之鏵,有刃也。三輔謂之𨬞。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
例又,《韻會》或作接。
《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舂人舂之也。
《正字通》:扱以授舂人舂之,非與臿同「也」。
《韻會》誤。
注解
〔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臼部。
〔臿〕字拼音是ch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