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

复制

suī ㄙㄨㄟ

隹部

共17画
康熙字典

隹部

17画

U+96D6

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73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1368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357頁,第25

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𡘋音綏。
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
廣韻》:助語也。
集韻》:不定也、况辭也。
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

又,《玉篇》:推也。〈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又,獸名。于逖《聞奇錄》:傅弘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弘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雨則懸于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註〕雖,以醉反。

注解

〔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隹部

〔雖〕字拼音是suī,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