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烏郭切;《韻會》:屋郭切,𡘋音艧。
《說文》:尺蠖,屈伸蟲也。
《爾雅・釋蟲》:蠖,尺蠖。〔註〕蝍𧑙。揚子《方言》:蝍𧑙謂之尺蠖。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𡌨雅》:今人布指求尺,一縮一伸,如蠖之步,謂之尺蠖,豈放是乎。尺蠖似,食葉,老亦吐絲作室。
例又,桑上蟲也。韓愈詩:桑蠖見虛指。
音又,《集韻》:王縛切,音籰──蠖略,行步進止之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
例又,蠖濩,退藏貌。揚雄〈甘泉賦〉:蜵蜎蠖濩之中。
例又,溫蠖,猶昬憒。
《史記・屈原列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注解
〔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虫部。
〔蠖〕字拼音是h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