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韻會》、《正韻》𡘋黑各切,音郝。
《類篇》:蟲毒。
《廣韻》:螫也。
《博雅》:痛也。
《詩・小雅》:卷髮如蠆。〔疏〕蠆,螫蟲也。螫又作蠚。
《前漢・嚴助傳》:南方暑濕,近夏癉熱,暴露小居,蝮蛇蠚生。
《山海經》:崑崙之山有鳥焉,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音又,《廣韻》:丑略切,音㲋。
《類篇》:施隻切,音釋;呼酷切,音熇──義𡘋同。
音又,《字彙補》:知列切,音哲──東西方音不同「也」。
例《集韻》或作𧍷,《篇海》亦作𧍗。
注解
〔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虫部。
〔蠚〕字拼音是h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