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于歲切,音熭。
《篇海》:防也、捍也。
《玉篇》:護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例又,《爾雅・釋詁》:垂也。〔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例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註〕衞,營也。
例又,《書・康誥》:侯甸男采衞。
《國語註》㊟:衞,衞圻也。
例又,宿衞。
《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例又,榮衞。
《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例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例又,國名。
《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例又,水名。
《書・禹貢》:恆衞既從。〔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例又,姓。
《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音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范{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例《篇海》本作䘙,省作衞。俗作衛、𫟘,非。
注解
〔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行部。
〔衞〕字拼音是wè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