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𡘋音冀。
《說文》:𣢆幸也。
《廣韻》:覬覦,希望也。
《左傳・桓二年》:下無覬覦。〔註〕下不冀望于上也。
音又,《集韻》或作幾。
《左傳・宣十二年》:庸可幾乎。〔疏〕幾,讀如冀──言用可冀幸而得之乎。
《禮・檀弓》吾欲暴尩。〔註〕尩者面鄕天,覬天哀而雨之。覬,又作幾,音冀。
例又,《韻會小補》:通作𩥉。
《禮・文王世子》反養老于東序。〔註〕州里𩥉於邑。〔疏〕希𩥉慕仰行之於邑也。
音又,《集韻》:虛器切,咦去聲。
《類篇》:幸也。
《韻會小補》:垂也。
《集韻》亦作𣢆,《正字通》俗通作冀。
《增韻》亦作懻,非。
注解
〔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見部。
〔覬〕字拼音是j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