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𡘋音雹。
《說文》:大呼自勉也。
《廣韻》:嗃謈,大呼也。
《集韻》或作𧭤。
音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類篇》:聲也。
音又,《廣韻》、《集韻》𡘋匹角切,音璞──亦大聲自勉也。
音又,《集韻》、《類篇》𡘋簿皓切,袍上聲──白冤也。
音又,《集韻》、《韻會》𡘋蒲褒切,音袍。
《金壷字考》:呼謈,痛冤聲。
《前漢・東方朔傳》:郭舍人榜不勝痛,呼謈。〔註〕服虔音暴,師古步高切──自冤痛之聲也。今人痛甚,則稱阿謈。
例《說文》本作𧬉。
注解
〔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言部。
〔謈〕字拼音是bó,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