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𡘋音胯。
《說文》:渡也。
《玉篇》:越也。
《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註〕過其上。
例又,《廣韻》:兩股閒也。
《詩・魯頌》:有驈有黃。〔傳〕驪馬白跨曰驈。〔疏〕郭云:𩩙閒也。
《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音又,《廣韻》、《集韻》、《正韻》𡘋苦故切,音庫──踞也。〈晉語〉:不跨其國。〔註〕猶踞也。
《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例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音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𡘋音誇──吳人云坐曰跨。
《類篇》:大坐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音又,《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
注解
〔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足部。
〔跨〕字拼音是kuà,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跨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跨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