踼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郎切,音唐。
《說文》:跌,踼也,一曰搶也。
《廣韻》:頓伏貌。左思〈吳都賦〉:魂褫氣懾而自踼䟮者。〔註〕踼,跌也。
音又,《廣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𡘋音宕──義同。
音又,《廣韻》:吐郎切;《集韻》:他郎切,𡘋音湯──趹踼,行不正。
音又,《集韻》:坦朗切,音儻──申足伏臥。
〇〔按〕《集韻》又音尸羊切──矍踼,驚動貌,卽《漢書・揚雄傳》河靈矍踼也,已於踢字註引之,又誤以踢爲踼,引入踼字註,非。
注解
〔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足部。
〔踼〕字拼音是tá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