迋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正韻》:于放切;《韻會》:于况切,𡘋音旺。
《說文》:往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
音又,《集韻》:欺也。
《詩・鄭風》:人實迋女。
《左傳・定十年》:是迋吾兄也。
例又,恐懼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子無我迋。司馬相如〈長門賦〉:魂迋迋若有亡。
音又,《廣韻》、《集韻》、《正韻》:俱往切;《韻會》:求往切,𡘋音俇。又,《集韻》、《韻會》𡘋古况切,音誑。又,《集韻》:曲王切;《正韻》:去王切,𡘋音匡。又,《集韻》:渠王切,音狂──義𡘋同。
注解
〔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迋〕字拼音是wàng,kuā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迋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迋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