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博白切;《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𡘋音百。
《玉篇》:逼迫也。
《廣韻》:急也。
《楚辭・哀時命》:衆比周以相迫兮。
《前漢・武帝紀》:外迫公事。
例又,《增韻》:窘也。
《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
《後漢・朱暉傳》:惶迫伏地,莫敢動。
音又,《集韻》:通作柏。
《前漢・張耳傳》:柏人迫于人也。武帝〈瓠子歌〉:魚沸鬰兮柏冬日。
音又,叶璧亦切,音必。馬融〈長笛賦〉:危殆險巇之所迫也,衆哀集悲之所積也。
音又,叶卜各切,音博。崔瑗〈草書勢〉:草書之法,蓋又𥳑略;應時諭指,用于卒迫。
注解
〔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迫〕字拼音是pò,pǎ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迫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