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集韻》𡘋七恭切,音樅。
《說文》:矛也。
《集韻》:一曰矟小者。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音又,《前漢・南粵傳》:欲鏦嘉以矛。〔註〕鏦,音蔥──謂撞刺之也。又,〈吳王濞傳〉:使人鏦殺吳王。〔註〕蘇林曰:鏦,音從容之從。師古曰:鏦,謂以矛戟撞之。音楚江反,鄒氏又音舂。
音又,《廣韻》:楚江切;《集韻》、《韻會》:初江切,𡘋音囪──義同。
《後漢・馬融傳》:鏦特肩。〔註〕楚江反。撞也。
例又,《廣韻》:打鐘鼓也。
例《說文》或作䤸,《集韻》亦作𥎋、𨦱。
注解
〔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金部。
〔鏦〕字拼音是cō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