鞈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洽切;《集韻》:訖洽切,𡘋音夾。
《說文》:防汗也。
《玉篇》:橐也,以防捍也。
《荀子・議兵篇》:鞈如金石。〔註〕鞈,堅貌。
例又,《管子・中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三戟。〔註〕蘭卽蘭錡,兵架也;鞈革,重革當心著之,所以禦兵。
音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𡘋音閤──義同。
《集韻》或作䩡。
音又,《集韻》:悉合切,音趿──與靸同。
例又,䶀,古作鞈。註詳鼓部六畫。或作鞜。
音又,託合切,音錔──本作鞳,或作𩌐、䶀、闒。詳後鞳字註。
注解
〔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革部。
〔鞈〕字拼音是gé,tà,sǎ,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