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集韻》、《正韻》𡘋逆各切,音咢──本作𧍞,亦作鰐。
《唐書・韓愈傳》:愈至潮,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豕投溪水而祝之。是夕暴風震𩃓起谿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
《秀水閒居錄》:鱷魚之狀,龍吻虎爪,蟹目鼉鱗,尾長數尺,末大如箕,芒刺成鉤,仍自膠黏,多於水濵潛伏,人畜近,以尾擊取,蓋猶象之任鼻也。
注解
〔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魚部。
〔鱷〕字拼音是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鱷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