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古肴切;《集韻》、《正韻》:居肴切,𡘋音交。
《說文》:鵁鶄也。
《爾雅・釋鳥》:鳽,鵁靑。〔郭註〕似鳧,脚高,毛冠。〔郉疏〕鵁鶄,一名鳽。
《博物志》:鵁鶄,巢於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翼,飛下飮食。師曠《禽經》:鵁鶄,睛交而孕。又曰:旋目其名鷃,方目其名鴋。司馬相如〈上林賦〉:鵁鶄䴋目。
《正字通》:鵁鶄,似鳧,脚高,觜丹,頂有紅毛如冠。
音又,鵁鸕。
《爾雅・釋鳥》:鴢,頭鵁。〔郭註〕似鳧,江東謂之魚鵁。〔釋文〕許交切,音骹。〔郉疏〕一名頭鵁。司馬相如〈上林賦〉:𪈁鴜鵁鸕。〔註〕魚鵁也。
例又,《山海經》:蔓聮山有鳥,羣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
音又,《集韻》:虛交切,音虓──義同。
注解
〔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鳥部。
〔鵁〕字拼音是ji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