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𡘋音霜。
《說文》:鷫鷞,西方神鳥。
《正字通》:長頸,綠色,似鴈,皮可爲裘。揚雄〈蜀都賦〉:䨥鷤鷫鷞。
《史記・司馬相如傳》:家貧,以鷫鷞裘貰酒。
例一作肅爽,馬名。
《左傳・定三年》:唐成公有兩肅爽馬。〔疏〕肅爽,其羽如練,高首而修頸,馬似之。俗作鸘。
音又,《廣韻》:疎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所兩切,𡘋音縔。
《廣韻》:鷞鳩,鷹也。亦作爽。
《左傳・昭二十年》:晏子曰:爽鳩氏始居此地。〔註〕爽鳩氏,少皥司𡨥。
注解
〔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鳥部。
〔鷞〕字拼音是shuā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