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盧谷切,音祿。
《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
《周禮・地官・林衡》:掌巡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例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例又,錄也。
《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例又,與鹿通。
《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
《榖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音又,叶錄直切,音力。
《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
注解
〔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鹿部。
〔麓〕字拼音是l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