侂

复制

tuō ㄊㄨㄛ

亻部共8画左右结构U+4F82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亻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WYTA 86 、 WOTA 98

OIHP

NTMH

20214

U+4F82

32413315撇、竖、点、横、撇、撇、横、竖弯钩

𠈁𠊴

侂字概述

折叠展开

〔侂〕字拼音是,部首是亻部,总笔画是8画。

〔侂〕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㡯”。

〔侂〕字仓颉码是OIHP,五笔是WYTA 86 、 WOTA 98,四角是20214,郑码是NTMH。

〔侂〕字的UNICODE是U+4F8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354,UTF-32:00004f82,UTF-8:E4 BE 82。

〔侂〕字异体字是𠈁𠊴

侂的意思

1 tuō ㄊㄨㄛ

基本解释

寄托,依托。

古同“託”。

详细解释

动词

1.依托;托付。如:侂生(寄托生命)depend on

2.毁。destroy

侂,毁也。 —— 《广韵》

侂字的翻译

  1. to commission, to entrust to, to depute; to request, to ask

侂的国语辞典解释

1 tuō ㄊㄨㄛ

详细解释

1.交托、寄托。

《说文解字•人部》:“侂,寄也。”清•段玉裁•注:“此与托音义皆同。”《玉篇•人部》:“侂,寄也。《论语》云:『可以侂六尺之孤。』”民国•章太炎《检论•卷五•述图》:“古之画者侂于工师,今之画者侂于名士。”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侂的两岸词典解释

1 tuō ㄊㄨㄛ

详细解释

1.〈书〉寄托。同“託”。

古之画者侂于工师,今之画者侂于名士(民国‧章太炎《检论‧卷五‧述图》)。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侂的字源字形

侂(唐·传抄·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侂(宋·印刷字体·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侂(宋·印刷字体·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侂(宋·传抄·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侂(宋·传抄·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侂(明·印刷字体·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侂(清·印刷字体·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侂字组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