淰

复制

niǎn ㄋㄧㄢˇ shěn ㄕㄣˇ

氵部共11画左右结构U+6DF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IWYN

EOIP

VOXW

38132

U+6DF0

44134454544点、点、提、撇、捺、点、横撇/横钩、点、斜钩、点、点

𣻧

淰字概述

折叠展开

〔淰〕字是多音字,拼音是,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1画。

〔淰〕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念”。

〔淰〕字仓颉码是EOIP,五笔是IWYN,四角是38132,郑码是VOXW。

〔淰〕字的UNICODE是U+6DF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144,UTF-32:00006df0,UTF-8:E6 B7 B0。

〔淰〕字异体字是𣻧

淰的意思

1 niǎn ㄋㄧㄢˇ

基本解释

浊。

水无波。

捞取(河底淤泥)。

2 shěn ㄕㄣˇ

基本解释

惊走:“龙以为畜,故鱼鲔不~。”

3

详细解释

1.读音raemx。 水。

淰字的翻译

  1. fish; still; (Cant.) thoroughly soaked; a deep sleep
  2. eaux calmes

淰的国语辞典解释

1 niǎn ㄋㄧㄢˇ

详细解释

1.水面无波的样子。

《广韵•上声•豏韵》:“淰,水无波也。”

1.一种用以捞取水底淤泥的农具。

明•张自烈《正字通•水部》:“淰,农具,取水底淤泥曰淰。”

2 shěn ㄕㄣˇ

详细解释

1.鱼因惊骇而四处游散。

《礼记•礼运》:“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唐•孔颖达•正义:“淰,水中惊走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淰的两岸词典解释

1 niǎn ㄋㄧㄢˇ

详细解释

1.〈书〉水流的样子。

2.〈书〉水面无波的样子。

3.一种农具。用来捞取水底的淤泥。

2 shěn ㄕㄣˇ

详细解释

1.〈书〉鱼因惊吓而四处游散。

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礼记•礼运》)。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淰的字源字形

淰(唐·石经·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淰(宋·印刷字体·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淰(宋·印刷字体·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淰(明·印刷字体·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淰(清·印刷字体·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