牼

复制

kēng ㄎㄥ

牛部共11画左右结构U+727C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牛部

11画

7画

左右结构

TRGA 86 、 CGVA 98

HQMVM

MBHB

21512

U+727C

31211555121撇、横、竖、提、横、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横

牼字概述

折叠展开

〔牼〕字拼音是,部首是牛部,总笔画是11画。

〔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牛、巠”或“牜、巠”。

〔牼〕字仓颉码是HQMVM,五笔是TRGA 86 、 CGVA 98,四角是21512,郑码是MBHB。

〔牼〕字的UNICODE是U+727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308,UTF-32:0000727c,UTF-8:E7 89 BC。

牼的意思

1 kēng ㄎㄥ

基本解释

牛胫骨。

古通“顅”,颈长。

详细解释

名词

1.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坙声。人曰胫,牛牼。——《说文》shin bone of cows

牼字的翻译

  1. man

牼的国语辞典解释

1 kēng ㄎㄥ

详细解释

1.牛胫骨,即牛膝下的骨头。

《说文解字•牛部》:“牼,牛膝下骨也。”清•黄景仁〈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斜攻闲开穷支撑,迎刃桀解无坚牼。”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牼的两岸词典解释

1 kēng ㄎㄥ

详细解释

1.〈书〉牛膝盖以下的骨头。

斜攻闲开穷支撑,迎刃桀解无坚牼(清‧黄景仁〈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牼的字源字形

牼(春秋·金文·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牼(宋·印刷字体·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牼(宋·印刷字体·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牼(宋·传抄·汗简) 传抄 汗简

牼(宋·传抄·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牼(明·印刷字体·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牼(清·印刷字体·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牼字组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