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ㄅㄨˋ

瓦部共12画左右结构U+74F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瓦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UKGN 86 、 UKGY 98

YRMVN

SUYS

01617

3916

7419

U+74FF

414312511554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瓿字概述

折叠展开

〔瓿〕字拼音是,部首是瓦部,总笔画是12画。

〔瓿〕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咅、瓦”,五行属水。

〔瓿〕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瓿〕字仓颉码是YRMVN,五笔是UKGN 86 、 UKGY 98,四角是01617,郑码是SUYS,中文电码是3916,区位码是7419。

〔瓿〕字的UNICODE是U+74F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951,UTF-32:000074ff,UTF-8:E7 93 BF。

〔瓿〕字异体字是

瓿的笔顺

折叠展开

瓿的意思

1 ㄅㄨˋ

基本解释

〔~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器名。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vase

瓿字的翻译

  1. jar, pot

瓿的国语辞典解释

1 pǒu ㄆㄡˇ

详细解释

1.陶制小瓮。

《战国策•东周策》:“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古代铜制器皿,圆腹、敛口、圈足,用以盛水酒。盛行于商周时期。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瓿的两岸词典解释

1 pǒu ㄆㄡˇ

详细解释

1.古代一种小瓮。

酱瓿。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瓿的字源字形

瓿(唐·石经·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瓿(宋·印刷字体·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瓿(宋·印刷字体·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瓿(宋·传抄·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瓿(明·印刷字体·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瓿(清·印刷字体·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瓿字的成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