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
复制 疒部共12画半包围结构U+75E7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痧字概述
折叠展开
〔痧〕字拼音是,部首是疒部,总笔画是12画。
〔痧〕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沙”,五行属金。
〔痧〕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痧〕字仓颉码是KEFH,五笔是UIIT,四角是00129,郑码是TVKM,中文电码是4025,区位码是8080。
〔痧〕字的UNICODE是U+75E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183,UTF-32:000075e7,UTF-8:E7 97 A7。
〔痧〕字异体字是𤵌。
痧的笔顺
折叠展开
痧的意思
痧
1 shā ㄕㄚ基本解释
◎〔~子〕麻疹的俗称。
◎中医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
详细解释
名词
1.中医称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又名“痧气”、“痧胀”。acute diseases such as cholera and sunstroke
他两个又在路上中了暑,发了痧,不能赶路。 —— 《文明小史》
2.疹子。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 清· 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按语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rash
痧字的翻译
- cholera; colic
- Cholera (S, Med)
- choléra
痧的国语辞典解释
痧
1 shā ㄕㄚ详细解释
名
1.中医上指中暑、霍乱、麻疹等疾病。如霍乱称为“绞肠痧”、“吊脚痧”;麻疹称为“痧子”。
《文明小史•第四回》:“他两个又在路上中了暑,发了痧,不能赶路。”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痧的两岸词典解释
痧
1 shā ㄕㄚ详细解释
1.中医指霍乱、中暑、肠炎等急性病。
发痧、刮痧、绞肠痧。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