紕

复制

ㄆㄧ ㄆㄧˊ ㄅㄧˇ

糹部共10画左右结构U+7D15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糹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XXXN

VFPP

ZRRR

22910

U+7D15

5544441535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横、竖提、撇、竖弯钩

𦀘𧧺

紕字概述

折叠展开

〔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10画。

〔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比”或“糹、比”。

〔紕〕字仓颉码是VFPP,五笔是XXXN,四角是22910,郑码是ZRRR。

〔紕〕字的UNICODE是U+7D1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21,UTF-32:00007d15,UTF-8:E7 B4 95。

〔紕〕字异体字是𦀘𧧺

紕的意思

1 ㄆㄧ

基本解释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

2 ㄆㄧˊ

基本解释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之”。

所鑲的邊緣:“縞冠素~”。

3 ㄅㄧˇ

基本解释

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

紕字的翻译

  1. spoiled silk; hem of dress
  2. Fehler, Irrtum (S)
  3. lâche

紕的国语辞典解释

1 ㄆㄧ

详细解释

1.织布时,经纬线没织好的地方。引申为错误。

纰缪、纰漏。

1.布帛等织品线或接缝处脱散。

线纰了。

2 ㄆㄧˊ

详细解释

1.衣冠的缘饰。

《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

1.在衣冠或旗帜边缘绣上花边。

《诗经•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紕的两岸词典解释

1 ㄆㄧ

详细解释

1.纺织品丝缕松散。

线纰了、罗纰锦旧。

2.疏失;谬误。

纰漏、纰缪。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紕的字源字形

紕(唐·石经·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紕(宋·印刷字体·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紕(宋·印刷字体·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紕(明·印刷字体·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紕(清·印刷字体·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