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
复制芻的意思
芻
1 chú ㄔㄨˊ基本解释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
◎割草。
◎草把。
详细解释
動
1.象形兼會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從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蒭。本義:割草。
2.同本義。mow
芻,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 《說文》。按,象斷草包束以飲馬牛者也。七曰芻粖之式。 —— 《周禮·太宰》淫芻蕘者。 —— 《左傳·昭公十三年》禁芻牧採樵。 —— 《左傳·昭公六年》芻莝養馬。 —— 《越絕書·外傳本事》
芻牧(割草放牧)
3.用草喂牲口。feed
芻之三月。 —— 《周禮·地官·充人》
芻養(飼養)
名词
1.喂牲畜的草。fodder
食以芻叔。 —— 《莊子·列禦寇》饋之芻米。 —— 《左傳·僖公二十九年》民爭負薪芻助之。 —— 《資治通鑑》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 —— 《宋史》
芻菽(飼養牛馬 的草料);芻粟(糧草);芻薪(柴草);芻藁(飼養牲畜的乾草);芻豆(草和豆);芻茭(乾草);芻糧(芻食,芻粟,糧草);芻廄(飼料屋);芻靈(用茅草紮成的人馬);芻藁(乾草);芻菽(芻豆)
2.穀類植物的莖杆。straw
3.割草的人。mower
陛下不廢芻言,則端士賢者必當自效。 —— 《舊唐書》
4.吃草的牲口。animals that feed on grass
民食芻豢。 —— 《莊子·齊物論》
芻豢(指牛羊豬狗。牛羊食草,稱芻;犬豕食谷,稱豢。也泛指祭祀用的犧牲)
形容词
1.淺陋,鄙俗。 如:芻語(謙辭。草野鄙陋者的議論);芻言(草野之人的言論。後用以比喻淺陋的言論。今常用以謙稱自己的言論。同「芻議」);芻論(芻議。淺陋的議論)mea-ger
芻字的翻译
- mow, cut grass; hay, fodder
- geschnittenes Gras , Heu, Stroh
- foin, paille, couper de l'herbe
芻的国语辞典解释
芻
1 chú ㄔㄨˊ详细解释
动
1.割草。
《说文解字•艸部》:“刍,刈艸也。”《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
2.饲养。
《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
名
1.喂养牲畜的草料。
《国语•周语中》:“廪人献饩,司马陈刍。”
2.吃草的牲口。
《淮南子•时则》:“乃命宰祝行牺牲,案刍豢。”唐•高诱•注:“草养曰 刍,谷养曰豢。”
3.禾茎、禾杆。
《礼记•祭统》:“及迎牲,君执纼,卿大夫从,士执刍。”汉•郑玄•注:“刍谓稿也,杀牲时用荐之。”
芻的两岸词典解释
芻
1 chú ㄔㄨˊ详细解释
1.〈书〉割草。
刍荛(割草砍柴;也指割草砍柴的人)。
2.〈书〉牲畜吃的草。
反刍、刍秣(草料)。
3.〈书〉谦辞。粗浅鄙陋(多用于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
刍议、刍言。
4.姓。
芻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子组
商 甲骨文 午组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历组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望山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