跡
复制 足部共13画左右结构U+8DE1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跡字概述
折叠展开
〔跡〕字拼音是,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3画。
〔跡〕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亦”。
〔跡〕字仓颉码是RMYLC,五笔是KHYO,四角是60130,郑码是JINO。
〔跡〕字的UNICODE是U+8DE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321,UTF-32:00008de1,UTF-8:E8 B7 A1。
〔跡〕字异体字是迹。
跡的意思
跡
1 jì ㄐㄧˋ基本解释
◎同“迹”。
跡字的翻译
- search, track, trace
- anreißen, zensieren (V)
跡的国语辞典解释
跡
1 jī ㄐㄧ详细解释
名
1.步行时所遗留的印痕。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足迹、踪迹、匿迹、绝迹。
2.事物的遗痕。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痕迹、笔迹、墨迹、迹象。
3.前人留下来的事物、功业。
晋•陶渊明〈赠羊长史诗〉:“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动
1.考察、探究。
《楚辞•屈原•九章•惜诵》:“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臣窃迹前事,大抵彊者先反。”
2.遵循、仿效。
《文选•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 。”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跡的两岸词典解释
跡
1 jī ㄐㄧ详细解释
1.脚印;痕迹。
渺无人迹、踪迹、笔迹、墨迹。
2.前人遗留下的建筑或器物等。
史迹、古迹、陈迹。
3.行动后留下的现象或线索。
毁尸灭迹、蜘丝马迹。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跡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