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拼音
lǜ shī
注音
ㄌㄩˋ ㄕ

律诗的意思

词语解释

律诗lǜ shī

  1. 中国旧诗体裁之一,形成于唐朝,每首诗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定规,有五律(五个字一句)、七律(七个字一句)两种。

    lushi,a poem of eight lines;

引证解释

  1.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 南北朝成熟于 唐 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平仄格式;双句押韵,以押平声为常,首句可押可不押。中间四句除特殊情况必须对偶。亦偶有六律。其句数在八句以上者称排律

    《新唐书·文艺上·杜甫传赞》:“唐•兴,诗人承 陈隋 风流,浮靡相矜。至 宋之问、沉佺期 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
    宋•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
    清•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律诗起於初 唐,而实肧胎於 齐 梁 之世。”

国语辞典

律诗lǜ shī

  1. 一种近体诗形成于唐初,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两句要对仗,每句有一定平仄。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

网络解释

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类型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彳部 总笔画9画

    律 [ lǜ ] 1. 法则,规章。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 约束。 律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 律诗。5. 姓。[更多解释]

  • 拼音shī 部首讠部 总笔画8画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歌。诗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更多解释]

律诗的分字组词

律诗的相关词语

【律诗】的常见问题

  1. 律诗的拼音是什么?律诗怎么读?

    律诗的拼音是:lǜ shī
    点击 图标播放律诗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