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shǐ

使

拼音
shū mì shǐ
注音
ㄕㄨ ㄇㄧˋ ㄕˇ

枢密使的意思

词语解释

枢密使shū mì shǐ

  1. 官名

引证解释

  1. 官名。 唐代宗 始置,以宦官为之。其后宦官以此干预朝政甚至废立君主,至 昭宗 时始改任士人五代后梁 改名崇政使, 后唐•复称枢密使。 宋•代则以之称枢密院长官。 明 以后多用掌管军事大臣代称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那时 元顺帝 失政,红巾‘贼’起,大肆劫掠朝廷命枢密使 咬咬 征讨。”
    清•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唐•枢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 郭崇韜、安重诲 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

国语辞典

枢密使shū mì shǐ

  1. 职官名。枢密院长官。唐代宗时始置,由宦官担任后世权任渐重;五代改用士人,权与宰相齐等。宋增置副使,元改称知院,明初废置

网络解释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变化,其任职者由五代时的武将逐渐转为以文官担任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大臣往往尊称为“枢密”。

枢密使的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部首木部 总笔画8画

    枢 [ shū ] 1. 门上的转轴。 户枢不蠹。2.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 枢纽。中枢。[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宀部 总笔画11画

    密 [ mì ] 1.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 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2. 关系近,感情好。 密友。密亲。3.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 秘密。保密。密谋。密电。密报。密使。密信。密诏。密旨。密探。4. 精致,细致。 精密。细密。致密。密实(细密结实)。5. 姓。[更多解释]

  • 使

    拼音shǐ 部首亻部 总笔画8画

    使 [ shǐ ] 1. 用。 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 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 迫使。4. 假若。 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 使者。大使。公使。使馆。[更多解释]

枢密使的分字组词

枢密使的相关词语

【枢密使】的常见问题

  1. 枢密使的拼音是什么?枢密使怎么读?

    枢密使的拼音是:shū mì shǐ
    点击 图标播放枢密使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