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yuàn

拼音
shū mì yuàn
注音
ㄕㄨ ㄇㄧˋ ㄩㄢˋ

枢密院的意思

词语解释

枢密院shū mì yuàn

  1. 署名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管理汉族地区兵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引证解释

  1. 封建时代中央署名主管官称枢密使五代后梁 建崇政院,以崇政使知院事。 后唐庄 宗 同光 元年改为枢密院,以枢密使知院事与宰相共秉朝政文事出中书,武事出枢密。 宋•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辽 分置北枢密院(相当兵部)、南枢密院(相当吏部)及 汉•人枢密院(掌 汉•族地区兵马)。 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边防宫廷禁卫等事。 明太祖 改置大都督府,枢密院遂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国语辞典

枢密院shū mì yuàn

  1. 一种古代官署掌管国家机要政务创始于唐中叶,掌出纳帝命。宋代与中书省称为「两府」,掌兵权;明初废。

网络解释

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设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相权加强皇帝军权直接控制

枢密院的字义分解

  • 拼音shū 部首木部 总笔画8画

    枢 [ shū ] 1. 门上的转轴。 户枢不蠹。2.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 枢纽。中枢。[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宀部 总笔画11画

    密 [ mì ] 1. 稠,空隙小,与“稀”、“疏”相对。 紧密。稠密。茂密。严密。密封。密布。密集。密匝匝。密锣紧鼓(喻正式活动前的积极而紧张的准备,亦作“紧锣密鼓”)。2. 关系近,感情好。 密友。密亲。3. 不公开,不公开的事物。 秘密。保密。密谋。密电。密报。密使。密信。密诏。密旨。密探。4. 精致,细致。 精密。细密。致密。密实(细密结实)。5. 姓。[更多解释]

  • 拼音yuàn 部首阝部 总笔画9画

    院 [ yuàn ] 1. 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 院子。院墙。庭院。2. 某些机关、学校和公共场所名称。 法院。医院。戏院。[更多解释]

枢密院的分字组词

枢密院的相关词语

【枢密院】的常见问题

  1. 枢密院的拼音是什么?枢密院怎么读?

    枢密院的拼音是:shū mì yuàn
    点击 图标播放枢密院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