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拼音
kē jǔ zhì
注音
ㄎㄜ ㄐㄩˇ ㄓˋ

科举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科举制kē jǔ zhì

  1. 隋代以后各代选拔官吏制度隋文帝九品中正制,炀帝设进士科。唐代置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由皇帝临时下诏设科考试称制科,定期吏部(后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为常科。宋代以后各朝的科举制只有进士科,考试都用儒家经义明清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用八股格式依据朱熹《四书集注》等书写文章。1905年废止

网络解释

科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成绩取舍三个显著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科举制的字义分解

  • 拼音部首禾部 总笔画9画

    科 [ kē ]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 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 科室。财务科。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 科目。学科。文科。外科。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 科举。科甲。科第。登科。5. 判定(刑罚) 科处( chù )。科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 笑科。科白。7. 古同“棵”。[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丶部 总笔画9画

    举 [ jǔ ] 1. 向上抬,向上托。 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 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 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 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 推举。荐举。6. 全。 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 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更多解释]

  • 拼音zhì 部首刂部 总笔画8画

    制 [ zhì ] 1. 规定。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 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更多解释]

科举制的分字组词

科举制的相关词语

【科举制】的常见问题

  1. 科举制的拼音是什么?科举制怎么读?

    科举制的拼音是:kē jǔ zhì
    点击 图标播放科举制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