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的词语

共 600 个词语

描写七的词语有 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 七根火柴

    qī gēn huǒ chái

    短篇小说。王愿坚作。1958年发表。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查看详情]

  • 七穆

    qī mù

    指春秋郑穆公后裔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是掌握郑国政权的世卿。[查看详情]

  • 七皱八褶

    qī zhòu bā zhě

    皱皱巴巴。[查看详情]

  • 七发

    qī fā

    辞赋名篇。汉枚乘作。《文选·枚乘〈七发〉》李善题解:“《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犹《楚词·七谏》之流。”后有不少仿作,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崔驷《七依》、马融《七广》、王粲曹植《七启》、徐干《七喻》、张协《七命》等,形成一种辞赋体裁,称为“七体”,简称“七”。[查看详情]

  • 七擒孟获

    qī qín mèng huò

    公元225年,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兵征抚,采取攻心策略,七次生擒孟获,七次放还,使之心悦诚服,归顺蜀汉。[查看详情]

  • 七颠八倒

    qī diān bā dăo

    ①.形容纷乱不堪。②.谓失去常态。③.犹言颠三倒四。④.犹言懵头转向。[查看详情]

  • 七贫八富

    qī pín bā fù

    见“七贫七富”。[查看详情]

  • 瞎七搭八

    xiā qī dā bā

    见“瞎七瞎八”。[查看详情]

  • 七十子

    qī shí zǐ

    ①.同“七十二子”。②.七十,举其成数。[查看详情]

  • 七军

    qī jūn

    ①.唐代军队出征时,中军一军,左、右虞候各一军,左、右厢各二军,共七军。②.泛指七支军队。[查看详情]

  • 七闽

    qī mǐn

    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查看详情]

  • 双七

    shuāng qī

    ①.十四。②.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查看详情]

  • 首七

    shǒu qī

    人死后的第七日。[查看详情]

  • 秦七

    qín qī

    北宋词家秦观辈行第七,故称。[查看详情]

  • 柳七

    liǔ qī

    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查看详情]

  • 理七

    lǐ qī

    一种斋祭亡魂的迷信仪式。旧俗人死后,生者每七天为之斋供一次,并请和尚诵经,四十九天中共行七次,称为理七。最后一次叫“断七”。[查看详情]

  • 连七

    lián qī

    见“连七纸”。[查看详情]

  • 七庙

    qī miào

    帝王的宗庙,供奉太祖及三昭三穆共七代祖先。一般指代国家。[查看详情]

  • 污七八糟

    wū qī bā zāo

    乌七八糟。[查看详情]

  • 七言律

    qī yán lǜ

    见“七言律诗”。[查看详情]

  • 做七

    zuò qī

    旧俗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称为做七。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查看详情]

  • 七里香

    qī lǐ xiāng

    ①.芸草的别名。②.山矾的别名。③.桂花的别名。[查看详情]

  • 七命

    qī mìng

    ①.周代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②.借指封疆大吏。③.犹言七名。[查看详情]

  • 七子

    qī zǐ

    ①.指春秋郑国七大夫。②.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③.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④.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⑤.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⑥.汉代宫中女官名。[查看详情]

  • 七言律诗

    qī yán lǜ shī

    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查看详情]

  • 七星

    qī xīng

    ①.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②.指北斗星。③.七个星形的黑子或饰物。④.古乐器名,属管乐。[查看详情]

  • 两七

    liăng qī

    旧时谓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死者亡故第十四天谓之两七。[查看详情]

  • 累七

    lèi qī

    佛教语。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称斋七。[查看详情]

  • 开七

    kāi qī

    六十一为七十纪数的开始,因称六十一岁为“开七”。[查看详情]

  • 祭七

    jì qī

    旧俗指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查看详情]

  • 过七

    guò qī

    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查看详情]

  • 逢七

    féng qī

    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查看详情]

  • 忏七

    chàn qī

    旧俗人死七日,延僧尼为之诵经忏度,谓之“忏七”。[查看详情]

  • 七步

    qī bù

    相传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查看详情]

  • 七兵

    qī bīng

    ①.七兵尚书的省称。②.指由七情所产生的各种杂念。[查看详情]

  • 七辩

    qī biàn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于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说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说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说法,名随应辩。说趣涅盘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说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查看详情]

  • 七百

    qī băi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称颂封建王朝运祚绵长。[查看详情]

  • 七奔

    qī bēn

    《左传·成公七年》:“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谓一岁中七次奔走应命。后以“七奔”谓一再奔波。[查看详情]

  • 七八

    qī bā

    ①.七八成。表示将近达到某种极限。②.差不多;大概。③.七乘八,五十六。[查看详情]

  • 七哀

    qī āi

    ①.魏晋乐府的一种诗题。起于汉末。汉王粲、三国魏曹植、晋张载皆有《七哀诗》,为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悲伤感情的五言诗。②.泛指多种哀伤。[查看详情]

  • 七碗

    qī wăn

    见“七椀茶”。[查看详情]

  • 七情

    qī qíng

    中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这些活动过于强烈、持久或失调,可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而致病。[查看详情]

  • 七煞

    qī shà

    凶神。[查看详情]

  • 七字

    qī zì

    指七言诗。[查看详情]

  • 七九

    qī jiǔ

    ①.步枪的一种。②.农历冬至日起第五十五天至第六十三天,称为“七九”。[查看详情]

  • 七人

    qī rén

    指古代天子的七位诤臣。[查看详情]

  • 七宝粥

    qī băo zhōu

    见“七宝五味粥”。[查看详情]

  • 七孔

    qī kǒng

    指人面部耳目口鼻的七个孔穴。[查看详情]

  • 七夕

    qī xī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查看详情]

  • 七窍

    qī qiào

    指人头上的七个孔,即两眼、两耳、两鼻孔和口。[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