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七的词语
共 600 个词语
描写七的词语有 等,以下是这些词语的解释。
七言排律的省称。[查看详情]
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查看详情]
道家奉祀“七真”的庙宇。指道观。[查看详情]
①.人体的眼、耳、口、鼻七孔。②.事物的七个部分。③.指沿袭汉枚乘《七发》而成的一种文体。[查看详情]
古代燕乐中的宫声七调。[查看详情]
封建时代对县令的美称。因县令官阶一般为七品,故云。[查看详情]
①.古乐理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音。②.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查看详情]
佛教语。十恶的前七种。包括三种身业:杀生、偷盗、邪淫;四种口业: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查看详情]
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查看详情]
语出《书·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孔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查看详情]
①.《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②.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③.七位人臣。[查看详情]
在浙江省桐庐县南。两山夹峙,东阳江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富春山(严陵山)传说为东汉严光(严子陵)耕作垂钓处。[查看详情]
指五谷和桑、麻。[查看详情]
七处伏兵;七处埋伏。[查看详情]
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查看详情]
指战国时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强国。[查看详情]
即七出。[查看详情]
佛教按受戒程度和修行方式将信徒划分为七种。其中出家五种,在家二种,合称七众。[查看详情]
即七体。[查看详情]
南宁特有的方言,“七”是南宁白话“痴”的谐音,含讽刺意味,意思同“神经病”“傻帽”。[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七声音阶中的七个级,即宫、商、角、变徵(比角高半音)、徵、羽和变宫(比羽高半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中的1、2、3、4、5、6、7[查看详情]
①.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人。②.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③.指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④.道家指高圣玉帝君等七位上仙。⑤.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查看详情]
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第一魄名尸狗,第二魄名伏矢,第三魄名雀阴,第四魄名吞贼,第五魄名非毒,第六魄名除秽,第七魄名臭肺。见《云笈七签》卷五四。[查看详情]
①.特指公羊家所谓孔子作《春秋》寓褒贬的七个等级,即州、国、氏、人、名、字、子。②.泛指七个等级。[查看详情]
书名。继刘歆《七略》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着。南朝齐王俭撰。其书分图书为经籍、诸子、文翰、军事、阴阳、术艺、图谱七类。另附道、佛各一类。今佚。[查看详情]
①.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②.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③.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④.同“七件事”。[查看详情]
同“七政”。[查看详情]
指古代《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三统历》七种历法。[查看详情]
中医指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七种方剂。[查看详情]
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如把α星和β星连接的线段沿β星至α星方向延长约五倍,即为“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查看详情]
指西汉七个皇帝的陵墓。宣帝葬杜陵,文帝葬霸陵,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合称“七陵”。[查看详情]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查看详情]
①.七世;七代。②.见“七叶树”。[查看详情]
①.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骃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骃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②.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查看详情]
全球大陆(包括其附近岛屿)的总称。地球上共有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绝大部分在南极圈内。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公里;大洋洲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公里。[查看详情]
见“乱七八糟”。[查看详情]
形容人多语杂。[查看详情]
同“七嘴八张”。[查看详情]
形容人多语杂。[查看详情]
形容痛苦不堪或濒临死境。[查看详情]
菱角易落,故民谚有“七菱八落”之语。[查看详情]
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查看详情]
①.亦作“七弦”。②.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查看详情]
献酒七次。周代诸侯来朝时,天子举行享礼献酒的次数。《周礼·秋官·大行人》:“诸侯之礼……飨礼七献,食礼七举。”祭祀宗庙亦用七献。《礼记·礼器》:“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孔颖达疏:“七献神者,谓祭先公之庙,礼又转尊,神灵尊重也。”[查看详情]
形容畅达无阻或融会贯通。[查看详情]
形容在泥水里走动的情状和声响。[查看详情]
①.〈方〉:指毫无条理,乱七八糟。②.也作“嘎七杂八”[查看详情]
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查看详情]
七层铠甲。札,甲的叶片。[查看详情]
七代祖先。泛指历代祖先。[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