啐

复制

cuì ㄘㄨㄟˋ qi ㄑㄧ˙

口部

共11画
康熙字典

口部

11画

U+5550

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52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95頁,第13

標點整理本: 第123頁,第12

廣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𡘋音倅。
說文》:驚也。

又,《增韻》:咄啐,嘑也。

又,《玉篇》:嘗也。
廣韻》:嘗入口。
禮・雜記》:衆賔兄弟,則皆啐之㊟。〔註〕啐,嘗也。〔釋文〕啐,七內反。
儀禮・士冠禮》:啐醴。

又,《廣韻》、《集韻》𡘋倉夬切,音嘬。
廣韻》:啗也。
禮・雜記》啐之〔釋文〕:啐,又蒼快反,徐邈讀。

又,《廣韻》:蘇內切;《集韻》:蘇對切,𡘋音碎。
廣韻》:送酒聲。
集韻》:聲也。

又,《集韻》:輸芮切,音稅──小歠。

又,摧內切,音䯿──驚也。

又,祖對切,音──少飲酒也。

又,《廣韻》:子聿切;《集韻》、《韻會》:卽聿切;《正韻》:卽律切,𡘋音卒。
玉篇》:吮聲。
廣韻》:啐𠷈聲。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嘈啐,衆聲也。

又,《五音集韻》:五割切,音嶭──啐啐㗴㗴,戒也。
說文》:語相呵拒也。或作𠱫、㖕。

又,《廣韻》:才割切;《集韻》:才達切,𡘋音𡾃──與囋同。詳後囋字註。

注解

〔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口部

〔啐〕字拼音是cuì,q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