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廣韻》、《類篇》、《韻會》、《正韻》𡘋諸氏切,音紙──木名,枳也。
《說文》:木似橘。〔徐曰〕卽藥家枳殼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化爲枳。又,木高多刺,可爲籬落。張衡〈西京賦〉:楷枳落突棘藩。
例又,《博雅》:枳,股也。
例又,《小爾雅》:枳,害也。
《孔叢子・𠛬論》:率過以小罪謂之枳。
例又,與軹通。地名,一在巴郡,一在魏地。
音又,《集韻》:頸爾切;《韻會》:居紙切,𡘋音𣲵──義同。
音又,《集韻》:舉綺切;《韻會》:居矣切,𡘋音已──枳,椇。又,一名白石李。
音又,《集韻》:章移切,音支。
《爾雅・釋蟲》:枳首蛇,歧蛇也。
音又,翹移切,音岐──義同。
注解
〔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木部。
〔枳〕字拼音是zhǐ,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