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𡘋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枉渚。
例又,水貌。
《前漢・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
例又,澹泊,恬靜無爲貌。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
例又,紛泊,飛走衆多之貌。張衡〈西京賦〉:霍澤紛泊。
例又,漂泊,流寓也。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例又,與薄同。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
音又,《集韻》:匹陌切,音拍──𡻟岶,竹密貌。或作漠泊。王褒〈洞簫賦〉:密漠泊以𤡋猭。
音又,小波也。木華〈海賦〉:㴸泊柏以迆颺。〔註〕泊,匹帛切。
注解
〔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水部。
〔泊〕字拼音是bó,pō,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