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𡘋音辰──事人之稱。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
《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
《廣韻》: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
《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例又,《前漢・王陵傳》:𨻰平謝曰:主臣。〔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晉灼曰:主,擊也;臣,服也──言其擊服,惶恐之辭。
《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例又,姓。
《奇姓通》:唐臣悅,著《平𨻰紀》。
音又,《韻補》叶音禪。〈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注解
〔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臣部。
〔臣〕字拼音是ché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臣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