飩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集韻》𡘋徒渾切,音屯。
《玉篇》:餛飩也。
《正字通》:今餛飩卽餃餌別名,俗屑米麪爲末,空中裹餡,類彈丸形,大小不一,籠蒸啖之。
《南粵志》:閩人十月一日作京飩,祀祖吿冬。
《食物志》:餛飩,或作餫飩。餫飩,象其圜形。又,《集韻》:屯閏切,迍去聲──味厚也。
注解
〔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飩〕字拼音是tú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飩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飩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音《廣韻》、《集韻》𡘋徒渾切,音屯。
《玉篇》:餛飩也。
《正字通》:今餛飩卽餃餌別名,俗屑米麪爲末,空中裹餡,類彈丸形,大小不一,籠蒸啖之。
《南粵志》:閩人十月一日作京飩,祀祖吿冬。
《食物志》:餛飩,或作餫飩。餫飩,象其圜形。又,《集韻》:屯閏切,迍去聲──味厚也。
〔飩〕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飩〕字拼音是tú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