鱦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音《廣韻》:食陵切;《集韻》:神陵切,𡘋音繩。
《爾雅・釋魚》:鱦,小魚。〔註〕今江東亦呼魚子未成者爲鱦。
《家語》:宓子賤仕魯,爲單父宰,孔子使巫馬期往觀政焉。入界,見䰻得魚輒捨之,期問焉。曰:魚之大者名爲鱄鱨,吾大夫愛之;其小者名鱦,吾大夫欲長之,是以得二者輒舍之。
《玉篇》同「䱆」。
音又,《廣韻》:實證切,音乗。又,《廣韻》、《集韻》、《正韻》𡘋以證切,音孕──義𡘋同。
音又,《廣韻》:莫幸切,音猛──蛙屬。
音又,《集韻》:母耿切,音黽──義同。
注解
〔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魚部。
〔鱦〕字拼音是yì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