鴞

复制

xiāo ㄒㄧㄠ

鳥部

共16画
康熙字典

鳥部

16画

U+9D1E

鴞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5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48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485頁,第1

唐韻》、《集韻》、《韻會》𡘋于嬌切,音猇。
說文》:鴞鴟,鸋鴂也。
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註〕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
𡌨雅》:鴞大如班鳩,綠色。
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又名鵩。
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

又,《禮・內則》:鵠、鴞胖。〔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

又,有靑鴞,可作羹。
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
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

又,獸名。
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

注解

〔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鳥部

〔鴞〕字拼音是xi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