綮
复制 糸部共14画上下结构U+7DAE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綮的笔顺
折叠展开
綮的意思
綮
1 qìng ㄑㄧㄥˋ基本解释
◎〔肯~〕见“肯”。
◎筋骨结合处;比喻事物的关键。
详细解释
1.——“肯綮”( kěnqìng ):
2.筋肉结节处。
3.喻事物的关键。
4.另见 qǐ。
綮
2 qǐ ㄑㄧˇ基本解释
◎古同“棨”,古代官吏出行用作符信的戟衣。
◎细緻的缯帛。
详细解释
名词
1.细密的缯帛。fine silks
綮,致缯也。 —— 《说文》。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
2.戟衣。綮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也作“棨”。flags 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如今百脚旗用以前导者,即有衣之戟谓之棨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3.另见 qìng。
綮字的翻译
- embroidered banner
- bannière brodée
綮的国语辞典解释
綮
1 qǐ ㄑㄧˇ详细解释
名
1.细致的丝织品。
《说文解字•糸部》:“綮,致缯也。”清•段玉裁•注:“凡细腻曰致,今之致字也。”
2.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仪仗,即上覆有赤黑色的缯衣套子。
綮戟。
綮
2 qìng ㄑㄧㄥˋ详细解释
名
1.筋骨接合处。
《集韵•去声•径韵》:“綮,肯綮,筋肉结处也。”《庄子•养生主》:“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注:国语辞典来源于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綮的两岸词典解释
綮
1 qǐ ㄑㄧˇ详细解释
1.〈书〉古时一种以木头刻成的通行凭证。形状像戟。
2.〈书〉古代官吏出行前,一种用为前导的仪仗。以木制成,形状像戟。
3.姓。
綮
2 qìng ㄑㄧㄥˋ详细解释
1.〈书〉筋骨结合的地方。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庄子‧养生主》)。
注:两岸词典来源于中华文化总会
綮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