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

复制

ér ㄦˊ

而部

共6画
康熙字典

而部

6画

U+800C

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61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927頁,第9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𡘋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其鱗之而。〔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注解

〔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而部

〔而〕字拼音是ér,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由、六

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汉语字典整理。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